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肺血管病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55397
正确识别深入研究提高血脂紊乱临床表型的检出率(一)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5日 《心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陈保生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05)

    关键词:

    心肺血管病杂志990102 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已被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并能给予正确的临床处理,但从近年国内重要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看,很少有血脂紊乱新病例的报道。如:低α-脂蛋白血症、低β-脂蛋白血症、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LCAT缺乏症、载脂蛋白C-Ⅱ缺乏症、载脂蛋白AI缺乏症等。我国有12亿人口,生存环境、饮食习性、民族特性、年龄结构,千差万别,高脂血症疾病表型多种多样。为什么缺少这方面的报道?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由于对复杂的血脂紊乱临床表型了解不多,认识不清,难于分辩和准确鉴别,也可能是由于分析手段和研究水平落后,不能明确的帮助临床医生区分各型疾病的共性和特殊性。因此,使我们难于发现多种多样的血脂异常临床表型,也就没有适当的病例用于病因的深入研究。本文根据国内外已经发表的文章和比较成熟的经验,简要介绍几种国内还没有报道过的血脂紊乱症状,及其临床诊断脂标和治疗方案,由于进展较快,内容较多,本文将分两部分分别介绍,以求有助于从事治疗血脂异常的医生和研究工作者,并希望能根据我国患者的具体情况总结出自己的诊断指标和独特的治疗方案。
, http://www.100md.com
    一、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目前,对于高脂血症的鉴别诊断已经形成了共识,可以把血脂紊乱大体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两类。

    1. 在原发性高脂血症中,有以下3种不同的情况。(1) 仅呈现胆固醇水平升高的患者,这样的患者可能是由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或家族性apoB100缺损症(Familial defective apoB100),或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Polygenetic-hypercholesterolemia)引发的;(2) 仅呈现单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患者,此类患者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家族性高甘油三脂血症,或脂蛋白脂肪酶(LPL)缺乏症,或载脂蛋白CⅡ(apo-CⅡ)缺乏症引起的;(3) 呈现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都升高的患者,其原因可能是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或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引起的。

    2. 继发性高脂血症包括:(1) 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它可以由甲状腺机能低下和肾病综合征引起;(2) 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它可由糖尿病、酒精性高脂血症和雌激素治疗而引起;(3) 继发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它是由于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或糖尿病引起。
, http://www.100md.com
    表1 高脂血症的鉴别诊断 紊乱的类型

    主要的血浆脂质紊乱类型

    胆固醇升高

    甘油三脂升高

    胆固醇和甘油三脂都升高

    原发性紊乱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甘油三脂血症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家族性apoB100缺损症

    LPL缺乏症

, http://www.100md.com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

    ApoC-Ⅱ缺乏症

    继发性紊乱

    甲状腺功能低下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低下

    肾病综合征

    酒精性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

    雌激素治疗

    糖尿病

, http://www.100md.com     二、 与继发性高脂血症相关联的临床表现症状

    从表2可以看出,内分泌代谢紊乱类型不同,脂蛋白谱发生的变化和形成机制是不相同的。如: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蛋白VLDL和乳糜微粒升高,其可能机制是由于VLDL产生过多,而分解代谢降低所至。再如,类皮质素治疗可使VLDL和LDL增加,其机制是由于增加VLDL产生,伴随着VLDL逆转成LDL,因而LDL水平增高。非内分泌型引起的脂质紊乱类型也比较复杂,如过量饮酒,可使VLDL增加,但很少见到乳糜微粒水平增加;而尿毒症患者虽然VLDL也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VLDL的清除量减少而造成。表2 与继发性高脂血症相关的临床脂质紊乱 紊乱类型

    脂蛋白类型

    升高的血浆脂蛋白

    可能的机制

    内分泌代谢紊乱
, 百拇医药
    糖尿病

    IV,V

    VLDL,乳糜微粒

    VLDL产生增加

    VLDL分解减少

    类皮质素治疗

    IIa或Ⅱb

    VLDL,LDL

    VLDL产生增加并转化为LDL

    非内分泌紊乱

    饮 酒

    IV(或V)
, http://www.100md.com
    VLDL(乳糜微粒)

    VLDL产生增加

    尿毒症

    IV

    VLDL

    VLDL清除量减少

    三 单基因变异引起的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

    目前已经明确诊断的单基因变异高脂血症有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家族性apoCⅡ缺乏症,LDL-受体缺乏症,apoB100缺乏症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它们的主要变异基因分别是LPL,apoC-Ⅱ,LDL-R,apoB和apoE基因。这些患者在群体中的频率和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如LPL缺乏症,在群体中的频率约为1/100 000,主要临床典型症状是,具有疹状黄色瘤,有胰腺炎症,腹痛等症状,但无早发性血管病,又如:apoC-Ⅱ缺乏症,其主要临床症状虽然也引起胰腺炎症,但很少见到患者具有斑疹状黄色瘤。家族性缺损性apoB100症状,其主要原因是apoB100蛋白结构变异,结合LDL受体的活性降低,这种患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约为1/1000,并可观察到肌腱黄色瘤,胰腺炎症状等,还可观察到早发性血管性疾病。
, http://www.100md.com
    表3 由于单基因变异引起的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

    典型临床症状

    紊乱症状

    变异基因

    遗传性

    人群出现频率

    黄色瘤

    胰腺炎

    早发性血管病

    家族性LPL缺乏症

    LPL

    长染色体隐性
, 百拇医药
    1/100 000

    疹状

    +

    -

    家族性ApoC-Ⅱ缺乏症

    ApoC-Ⅱ

    长染色体隐性

    1/100 000

    疹状

    +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LDL受体
, 百拇医药
    长染色体显性

    1/500

    肌腱

    -

    +

    (杂合子)

    1/100 000

    黄斑瘤

    (纯合子)

    家族性ApoB100缺损症

    ApoB

    长染色体显性

    1/1 000
, 百拇医药
    肌腱

    -

    +

    1. 家族性apoB100缺损引起的高脂血症

    家族性apoB100缺损是apoB基因变异的结果,导致血浆LDL和总胆固醇升高,增加冠心病(CHD)形成的敏感性,其表型类似于家族性高脂血症(FH)症状。在具有高胆固醇血症的西方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500~1/750。这种病人还没有在非白种人中报道,直到1993年,才在1例华人学生中发现。杂合子apoB100缺损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杂合子FH患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LDL胆固醇升高,肌腱黄色瘤,眼睑黄斑瘤和早发性CHD,虽然杂合子apoB100缺损症患者的症状与杂合子FH患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总的来讲,其症状比较轻微。就是纯合子的apoB100缺损症患者也表现出比杂合子FH患者较轻的症状。这是因为apoB100缺损症的患者,其apoB结合LDL-受体的活性降低,而不是完全缺乏。同时,这种患者还具有通过apoE调节清除VLDL残核的能力,但是FH患者则不具备清除VLDL残核的能力。一般来讲,家族性apoB100缺损症是由于apoB基因变异引起的结果,它使apoB结合LDL-受体的能力受到影响,在至今所发现的全部病例中几乎都是由于在apoB第3500位置上的谷酰氨为精氨酸所取代而引起的。分析证明,从患者血液中分离的含有apoB100缺损的LDL,结合LDL受体的能力只相当于正常LDL活性的4%~9%。由于这种亲合性降低,血浆LDL清除速度降低,导致血浆LDL胆固醇升高。最近又发现,在apoB分子与LDL-受体的结合域附近第3531位置的半胱氨酸,若被精氨酸取代,也使LDL结合LDL受体的活性减少约35%~40%,导致血浆中LDL胆固醇水平中度升高。
, http://www.100md.com
    关于家族性apoB100缺损病的诊断,像杂合子高胆固醇血症一样,其症状表现为血浆LDL胆固醇升高和正常的甘油三酯(TG)水平,伴有腱状黄色瘤和早发性CHD。在临床上还没有特异的方法可以把它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分开。因为家族性apoB100缺损症与FH不同,前者是由于基因中一个位点发生变异而引起的症状,而FH则是由多个基因变异引起的结果。使用PCR方法有可能较早地筛选出家族性apoB100缺损的基因变异。目前这种分析检验仅在特别的实验室中进行。

    2. 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LPL缺乏症)

    LPL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脂质紊乱,是由于LPL基因变异引起LPL蛋白含量缺乏或LPL活性降低,使之不能水解血浆中富含TG的脂蛋白,所以患者呈现严重的高TG血症。这些脂蛋白在血浆中大量累积,形成乳糜微粒综合症,随之出现包括胰腺炎在内的临床症状。

    临床特征:LPL缺乏症多在婴幼儿患者中发现,呈现一种乳糜微粒综合症,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伴随持续不断的腹痛和胰腺炎,有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有时虽有持续腹痛或高TG血症,但无明显的胰腺炎症状。若TG浓度超过22.6 mmol/L(>2 000 mg/dl),则出现疼痛综合症,随着TG水平下降,疼痛减轻。当TG水平超过22.6 mmol/L(>2 000 mg/dl)时,可发现疹状黄色瘤和视网膜脂肪沉积,血浆呈脂肪性,血浆在4℃过夜可在试管顶端出现乳状的乳糜微粒层(Ⅰ型),或混浊的VLDL血浆(Ⅳ)或两种情况均存在(Ⅴ型)。若空腹时TG浓度大于11.3 mmol/dl(>1 000 mg/dl),可能在其血浆中存在着乳糜微粒。空腹乳糜微粒血症的严重程度主要是由摄入食物的脂肪种类所决定。这类患者除具有疹状黄色瘤症状之外,其TG在网状内皮细胞的积累可能导致肝、脾肿大。乳糜微粒血症也可引起神经方面的症状和呼吸困难,冠心病的症状不明显,由于TG量的增加,使其占有血浆的体积也相应增加,结果导致血浆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出现假性低钠血症。
, http://www.100md.com
    杂合子的LPL缺乏症患者,血浆LPL活性降低,导致轻度或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形成,他们的VLDL-C增加,HDL-C降低,这种表型可能由于年龄不同和体重过肥胖而使症状加重。

    致病原因:纯合子的LPL缺乏症或LPL基因多位点的变异可导致LPL蛋白完全没有活性,这一类的变异在人群的频率大概是1/100 000。杂合子的LPL缺乏症患者,其血浆LPL蛋白活性相当于正常人LPL蛋白活性的1/2左右,在继发性因子存在的情况下可发展为高TG血症,这种患者在一般人群的频率为1/500。但有报道说,在加拿大魁北克地区,杂合子的LPL缺乏症患者则高达1/40。

    正常人的乳糜微粒在饭后8 h内可以从血浆中清除,但血脂紊乱的患者其消除乳糜微粒的时间可能需要数天之多,使富含甘油三酯的颗粒不能被内质网内皮细胞吸收,而积累在胰脂中,引起胰腺炎,这可能是由于在胰脂酶的作用下,释放出有化学刺激作用的脂肪酸和磷脂,在胰腺体内作用时间较长,使腺体发炎。
, 百拇医药
    LPL缺乏症的诊断:对于具有胰腺炎或持续腹痛的儿童必须怀疑其是否有LPL缺乏症状。这些患者常伴有疹状黄色瘤。若患者在12 h空腹之后仍出现乳糜状血清,也应怀疑他患有LPL缺乏症;若血浆TG水平经常高于11.3 mmol/L(>1 000 mg/dl)或可能更高,也应该考虑为LPL缺乏症。只有当TG水平高于22.6 mmol/L(>2 000 mg/dl)时,疹状黄色瘤,视网膜脂质沉着时,患者的胰腺炎症状才比较明显。因为LPL缺乏是一种隐性疾病,家族史一般不能提供非常可靠的信息。

    对LPL缺乏症的精确诊断,应该是在对患者注射肝素后,是否能在血浆中测出LPL的活性为准。因为从静脉注射肝素和扩散后,它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HSPG结合位点上取代LPL,并把LPL释放到血浆中,借此可以检测血浆中LPL的活性。检测LPL的缺乏症必须与apoCⅡ缺乏症严格加以区分。因为apoCⅡ是LPL的激活剂,它是乳糜微粒血症形成的另一个原因。ApoCⅡ基因的变异,表达出结构变异的apoCⅡ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不具有激活LPL的能力,因而即使是结构和功能都正常的LPL,由于没有被激活而不具有活性,不能发挥水解血浆中甘油三脂的作用,也同样表现出LPL缺乏的类似症状。鉴定apoCⅡ基因和LPL基因的变异只能在有条件的专一实验室中进行,目前国内能进行这种结构分析的临床实验室还为数不多。但临床医生如发现这种患者,并有兴趣进行深入研究的话,可以与从事基础研究较多的实验室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完全有条件,有可能鉴定出患者的病因。
, 百拇医药
    LPL缺乏症的治疗:对于初期阶段的患者,多用非脂食物处理,直到血浆甘油三酯达到安全水平即小于11.3 mmol/L(1 000mg/dl)。在急性乳糜微粒血综合症得到恢复以后,主要的处理方案是要食用含脂肪量少的食物(即少于10%的热量或20~25g/天),因为食物中的脂肪可能引起肝中毒。同时,应补充适量的脂溶性维生素,治疗的目标是保持血浆甘油三酯水平低于11.3 mmol/L 1 000mg/dl),这样可以进一步预防胰腺炎事件。

    对于原发性LPL缺乏症的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几乎是无效的。然而,Clofibrate, Gemfibrozil或Niacin都可以降低血浆VLDL水平,防止高TG血症进一步恶化。处理继发性高TG血症时,必须考虑患者是否同时伴有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疾病的存在。(待续)

    (1998-11-20收稿), http://www.100md.com